top of page

科普書籍 | 兒童科普 | 自然與藝術的絕美交集|小小的斑點蛋 & 小小的棕色堅果 & 小小的珊瑚 & 小小的蒲公英科普點讀書 | KIDsREAD點讀筆推薦

  • 作家相片: NC
    NC
  • 6月29日
  • 讀畢需時 20 分鐘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 (John Muir) 曾說:「每一次與自然的同行,我們收穫的都遠超我們的尋求」(In every walk with nature, one receives far more than he seeks.) 美國生物學家暨博物學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遜 (E.O. Wilson) 也曾表示:「在我們了解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的意義之前,我們應珍惜每一點生物多樣性,視其為無價之寶。」(We should preserve every scrap of biodiversity as priceless while we learn what it is and what it means to humanity.) 這些名言表達了生命科學的深度與廣度,以及自然世界的美妙與重要性。


其中,「閱讀科普書籍」是帶領孩童感受自然界的多元之美、系統性地理解科學知識的最快方式。今天,就來介紹KIDsREAD點讀筆與英國獨立出版社Mama Makes Books最新共同推出的自然科普童書-《小起步,大夢想》系列 (Start Small, Think Big)。本系列至今已經推出四冊:《小小的斑點蛋》(Eggs) &《小小的棕色堅果》(Nuts)、以及《小小的珊瑚》&《小小的蒲公英》,透過精美壯闊的大場景插圖,融合寫實主義與藝術之美,帶領孩童進入北極燕鷗 (Arctic tern)、巴西堅果樹 (Brazil Nut Tree)、珊瑚礁 (Coral)、以及蒲公英 (Dandelion) 的世界,適合4歲以上的孩童閱讀。搭配KidsRead點讀筆的獨家中英文母語音檔設計,以及可隨身攜帶的點讀小卡,讓小讀者在家就能踏上極地、亞馬遜雨林、熱帶海洋、以及溫帶草原之旅,從微觀而小的基礎概念、擴展到需要大處思考的知識領域。


【開箱示範:CC聽《小起步,大夢想 - 小小斑點蛋》的中文內容,音檔內容比文字更精彩,更能吸引孩子對科學閱讀的興趣】


【每天都要一起玩獨家延伸資源:歡迎購買《小起步,大夢想》其中一組 (小小的斑點蛋+小小的棕色堅果組合或小小的珊瑚+小小的蒲公英組合)或任挑任選湊滿額,且消費滿3000元的朋友,歡迎加入我們的「親子玩學英文社 Learning thru. Play English」索取每天都要一起玩團隊獨家製作《生命之環食物鏈桌遊Circle of Life》電子檔+中英文音檔,共有36種不同的動植物與自然元素、以及名詞解說圖卡,讓孩童認識生態系統的基本結構、物種間的關係、提升專注度與邏輯思維!2-3歲以上可以先從認識圖卡上面的動植物名稱開始,建立基礎認知,一路玩到長大喔!❤】


一、KIDsREAD獨家點讀版《小起步,大夢想》特色介紹

雖然是來自於小型獨立書商,但《小起步,大夢想》有五個重要的細節,讓它能從眾多兒童科普繪本中嶄露頭角。第一、精緻藝術品味的插圖:本系列是由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的Anna Terreros-Martin、以及畢業於英國巴斯藝術設計學院的Dawn Cooper兩位專業插畫家所創作,他們的作品均深受自然世界以及動植物所啟發,擅長多層次的紋理與顏色搭配,巧妙地將現實主義與圖像藝術結合;第二、提供基礎科學的知識:像是鳥類的生命週期、食物鏈、遷徙、樹木的生命週期、發芽、光合作用等。


第三、第一人稱口吻文本設計:用「擬人化」的方式,以第一人稱來描述內容,像是"Here I am fully grown", "Here are my first fruits"等,提升孩童閱讀趣味;第四、強調數據建立量化概念:內文採用許多與數字相關的表達句型,例如:"weighs around 2.3 kg"、"measures about 15 cm across"等,學習如何科學化的精確表達;


第五、世界地圖強化地理空間:每一本後面都有一個大摺頁,裡面有世界地圖、生命週期圖片、以及找找看遊戲 (I-Spy)等,能夠提供直觀的視覺輔助,促進概念抽象科學概念的理解,並有助於鍛煉孩童的專注力、細節觀察能力以及空間認知。


【開箱示範:《小小的蒲公英》大海報找找看遊戲內容試聽】


【開箱示範:《小小的珊瑚》大海報找找看遊戲內容試聽】


最後,在KidsRead點讀筆的用心設計下,特別設計了「可點讀的學習單」以及「點讀小卡」,讓小朋友有更多自然學習科普英文的機會。特別想要介紹的是這份可點讀的學習單,一本搭配五張,分成五個練習單元包括:認識生命循環、認識生物構造、QA問答複習、英文拼字書寫等,從4歲以上到小學都很適合。建議可以將學習單用列表機複印、這樣就可一直保持點讀版學習單的完整性。


以下是KIDsREAD獨家點讀版《小起步,大夢想》的音檔開箱,KIDsREAD有附上一張雙面中英文播放「點讀小卡」,提供給有興趣家長參考。我們會觀察到,本系列的內文有兩種版本:大字體是主要內容,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介紹生命的歷程;小字體則是紮實的科普概念補充,一本書同時結合「小說類」與「非小說類」的語法,設計相當用心,能從根源開始培養孩子閱讀不偏食的良好習慣。值得一提的是,KidsRead獨家設計了生動活潑的中文劇場,即使是英文閱讀不太拿手的親子家庭,能直接透過中文故事的聆聽,進行一場優美的科學探索之旅。


【開箱示範:《小起步,大夢想 - 小小的棕色堅果中英文》內容試聽,包括:英文朗讀/中文朗讀/句型點讀/單字點讀/找找看遊戲等五大功能】


【開箱示範:《小起步,大夢想 - 小小斑點蛋中英文》內容試聽,包括:英文朗讀/中文朗讀/句型點讀/單字點讀/找找看遊戲等五大功能】


【開箱示範:《小起步,大夢想 - 小小的珊瑚中英文》內容試聽,包括:英文朗讀/中文朗讀/句型點讀/單字點讀/找找看遊戲等五大功能】


【開箱示範:《小起步,大夢想 - 小小的蒲公英中英文》內容試聽,包括:英文朗讀/中文朗讀/句型點讀/單字點讀/找找看遊戲等五大功能】


二、KIDsREAD獨家點讀版《小起步,大夢想》內容介紹

現在,讓我們來介紹《小起步,大夢想》每一冊的內容,整體來說,學習方向大致可分為三個:第一、科普知識認知;第二、科普英文學習;第三、科普藝術賞析。以下分別作介紹:


1. 《 小小的斑點蛋 》(Egg) (2024年推出KIDsREAD點讀版)


首先,繪本介紹了北極燕鷗(Arctic Tern)的孵化與生命起源過程。左頁描述北極燕鷗在草地築巢並孵蛋,蛋的斑點提供偽裝,保護它們免受捕食者威脅。同時,北極燕鷗母鳥通過坐在蛋上提供溫暖,確保胚胎健康發育。右頁揭示蛋內胚胎的發育過程,從受精卵到小鳥逐漸成形,讓孩子直觀地理解生命如何開始。指南針上的「ARCTIC, June」也提示北極燕鷗的繁殖季節,連結生物行為與自然環境。小朋友能認識鳥類的偽裝與育雛行為,理解胚胎發育過程,並連結地理與季節對動物繁殖的影響。這有助於啟發對生命與自然的好奇心,增強科學與生物知識。


在英語方面,文字如 speckled egg(帶斑點的蛋)、Arctic tern(北極燕鷗)、embryo(胚胎)等,幫助孩子學習與動物生命週期相關的專有名詞。孩子可模仿句子結構如 “She sits on my egg to keep it warm”(她坐在蛋上保溫),學習簡單的描述句。親子共讀時,也能介紹其他鳥類蛋的形狀與偽裝特性,豐富詞彙如 camouflage(偽裝)。


再來,繪本展示了北極燕鷗的雛鳥孵化與群體生活。左頁描述小北極燕鷗破殼而出,無法離巢,親鳥餵養她,展現親鳥的照顧行為。右頁則描繪燕鷗群體生活在北極海邊巢群,主要食物是魚,並互相協作應對環境挑戰。此外,插圖隱藏了一隻北極狐,提醒孩子燕鷗需防禦掠食者的威脅,親鳥會透過鳴叫發出警報。認識雛鳥出生過程、親鳥育雛行為,理解燕鷗群體協作與警覺行為,以及自然界捕食者與獵物的生態平衡。


接著,開始描述北極燕鷗如何防禦掠食者(如北極狐與北極熊)的威脅。當危險靠近時,成鳥會迅速俯衝攻擊,利用銳利的喙驅趕掠食者。燕鷗群體生活的特性讓牠們可以共同合作保護蛋與雛鳥的安全。本篇孩子可以學到群體合作如何提升生存機會,並了解動物的保護行為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


在英語方面,單字如 dive bombers(俯衝轟炸者)、sharp beak(銳利的喙)幫助孩子了解防禦行為。親子共讀時,提到 “The parents dive down at high speed”(父母以高速俯衝),學習動作描寫句,同時可介紹一些常見科普詞彙,例如:predator(捕食者)、strike(攻擊)、danger(危險)等。


現在,來介紹雛鳥的成長與餵養,指南針上的「ARCTIC, July」暗示著雛鳥破殼的日子。左側的畫面聚焦於一隻北極燕鷗雛鳥,牠羽毛尚未完全長成,絨毛間隱約露出即將成長的羽片。雛鳥張開嘴巴,啼叫著向親鳥乞求食物,顯示牠對食物的渴望。右側則描繪了親鳥在水面上捕魚的場景。燕鷗低飛掠過水面,用喙抓取小魚和貝類。藍色背景的北極海洋顯示出天氣晴朗,適合燕鷗活動,並強調北極極晝的特點,日照幾乎不間斷,讓親鳥能長時間覓食。孩子可以學到親鳥如何提供營養幫助雛鳥成長,並了解北極特有的極晝環境如何影響動物的行為。


小燕鷗長大了,要開始學習飛翔與捕食囉!左側畫面展示了雛鳥在三到四週後的成長狀態,牠的羽毛已經完全長出,喙與腳呈深色,但羽毛的斑紋和親鳥不同,顯示年齡上的差異。右側描繪了北極燕鷗學習飛翔的三種技巧:滑翔、懸停和俯衝。牠們在空中張開翅膀輕盈地漂浮,快速振翅保持原地,最後折翅俯衝入水捉魚。畫面動態分明,展示了燕鷗空中生活的熟練技能。孩子能觀察鳥類飛行的多樣姿態,理解技巧的學習過程,也能從中認識動物的成長需要經歷練習與挑戰。


在英語學習方面,詞彙如 glide(滑翔)、hover(懸停)、dive(俯衝)等,讓孩子熟悉描述動作的動詞。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學習模仿句子 “I can glide… I can dive” 學習描述能力的句型。


現在,來到一年一度的重頭戲:遷徙的準備。畫面上的時鐘標示「ARCTIC, August」,呈現北極的夏天即將結束。燕鷗群聚在海邊,準備遷徙至南方。背景顏色由藍天轉為粉紫色,象徵黃昏與季節的轉換。天氣逐漸惡劣,波濤洶湧的海面顯示捕魚的困難。畫面右側展示燕鷗起飛的瞬間,一隻燕鷗帶領整個群體同時展翅高飛,象徵群體的高度協調性與行動一致性。這一片刻的寂靜,稱為「恐懼的寂靜」(a dread),意味著動物在遷徙之前,所保持的一種高度警覺狀態。孩子可以從中學到動物如何因應季節與環境變化進行遷徙,理解自然界中的規律與協作精神。


旅程正式展開了!畫面左側展示北極燕鷗在穿越大西洋時的壯觀旅程,牠們能在空中睡眠並以捕魚補充能量。背景的藍色海洋中有鯨魚躍出水面,增添動態與生命力。右側的地圖詳細標示了北極燕鷗從北極至南極的遷徙路線,經過非洲或南美洲沿岸。畫面上的時鐘標示「ARCTIC to ANTARCTIC, September」,代表遷徙從北極開始,向南極進行的時間點。在這一段,孩子可以學到北極燕鷗如何適應地磁場和風向完成長途飛行,並理解季節變化對遷徙行為的影響。


在英語學習方面,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科普英文詞彙,例如 Atlantic Ocean(大西洋)、migration(遷徙)、onward journey(接下來的旅程)、rest and feed(休息和進食),幫助他們理解動物行為與自然現象的關聯。


終於抵達南極展開新生活囉!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北極燕鷗們棲息在浮冰上,享受著南極夏季的漫長日照時間,並捕食魚類和磷蝦補充能量。同時,描繪了南極的其他生物,例如:企鵝、海豹及殺人鯨等,展現南極生態的豐富多樣性。時鐘標示「ANTARCTIC, October to February」,顯示北極燕鷗在南極生活的時間,對應南極的夏季。孩子能了解北極燕鷗如何利用兩極的夏季資源生活,並認識南極特有的動植物與環境


到了隔年四月,北極燕鷗們要準備返回北極築巢囉!牠們在沙灘和草地上找到伴侶並共同築巢。右側展示了求偶行為,一隻燕鷗正將魚獻給另一隻,象徵牠們的配對儀式。時鐘標示「ARCTIC, April」,代表北極燕鷗返回北極進入繁殖季的開始。孩子們可以觀察鳥類的求偶與築巢行為,並認識動物如何根據季節規律繁殖。


接著,請小朋友動手將書翻開,會發現到北極燕鷗在巢中產下一顆帶有斑點的蛋!呼應本書的第一面,這些蛋的斑點會幫助牠們融入周圍的環境以躲避掠食者。右側顯示蛋到雛鳥孵化的完整過程,並提到北極燕鷗一生中能撫育約50隻雛鳥時鐘標示「ARCTIC, May」,說明北極燕鷗在春末的繁殖活動


最後,這幅畫面總結北極燕鷗從蛋到成鳥的生命週期,並展示牠們的全球遷徙路徑,強調一年可飛越7萬公里,是世界上遷徙距離最長的鳥類之一。孩子能理解北極燕鷗壯觀的遷徙旅程,並認識兩極地區的生態系統與其連結性。在英語學習方面,從 embryo(胚胎)到 adult tern(成鳥),幫助孩子學習生命週期相關的詞彙。結合地理名詞如 Arctic(北極)、Antarctic(南極)以及 Atlantic Ocean(大西洋),讓孩子掌握全球地理知識。同時,右側列出了極地動物,包括 polar bear(北極熊)、humpback whale(座頭鯨)和 emperor penguin(帝企鵝),豐富孩子對極地生態的理解。


2. 《 小小的棕色堅果 》(Nut) (2024年推出KIDsREAD點讀版)


首先,描繪了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巴西堅果樹(Brazil nut tree),這是一種高大且古老的樹木,圖中顯示了一顆沉重的果實正從樹枝上掉落,這顆果實重約2.3公斤,直徑約15公分,充分展示了它的體積與重量感。右頁則聚焦於果實掉落後的場景,果殼裂開,露出內部排列緊密的楔形種子,就像橘子瓣一樣整齊。背景中還可以看到森林裡的其他生命,包括蜥蜴、紅色甲蟲和螞蟻,增添了生態的豐富性,展現熱帶雨林的多樣性。


孩子可以從這頁學到與植物和生態相關的科普詞彙,例如 Brazil nut tree(巴西堅果樹)、rainforest(雨林)、wedge-shaped nuts(楔形堅果)和 segments(分瓣)。此外,fruit(果實)、branches(樹枝)和 forest floor(森林地面)等詞彙幫助孩子描述植物結構與生態環境。同時,孩子還能認識與數字相關的表達方式,像是 “weighs around 2.3 kg” 和 “measures about 15 cm across”,學習描述物體大小和重量的方法,從而建立英文科學描述的基礎。


再來,本書介紹了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刺豚鼠」(agouti),它是少數能咬開堅硬巴西堅果殼的動物。左頁描繪了刺豚鼠用鋒利的牙齒啃開果殼,露出裡面的堅果,四周散落著葉子與果皮,展現了森林地面的豐富細節。右頁展示了刺豚鼠如何像松鼠一樣儲存堅果,以便未來取用,同時背景中還有其他雨林生物如金剛鸚鵡、蜘蛛猴和美洲豹,增強了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孩子可以從中學到森林動物如何覓食並參與種子散播,了解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這兩面孩子可以學到與刺豚鼠和熱帶雨林相關的詞彙,例如 agouti(刺豚鼠)、sharp teeth(尖牙)、rainforest floor(雨林地面)和 hard fruit(堅硬果實)。此外,store(儲存)、gnaw(啃咬)和 bury(埋藏)等動詞能幫助描述動物的覓食行為。透過 “It makes stores of nuts to eat later” 了解因果關係的表達方式,同時培養科普英文的表述能力。


接著,展示了巴西堅果如何成為森林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左頁描繪了一顆被刺豚鼠埋藏的巴西堅果種子,埋在落葉與土壤中,慢慢吸收養分發芽成長。圖中還有雨林特有的生物,如蚯蚓和真菌,強調土壤的生物多樣性。右頁則展示了一顆空的巴西堅果殼,積滿雨水後成為樹蛙蝌蚪的家,母蛙會將卵產在地面,父蛙護送蝌蚪到果殼內的水池中。這幅圖讓孩子理解植物與動物的密切關係,並體會森林中生命循環的奇妙之處


這面在介紹巴西堅果種子的生長過程。左頁描繪了種子開始發芽的階段,細小的根部從種子底部延伸進土壤,吸收水分和養分。圖中詳細標示了根的功能和結構,周圍還有落葉層和真菌,共同構成了種子生長的豐富土壤環境。右頁則顯示種子長出嫩芽,雙葉展開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養分。這幅圖生動地講解了植物的基礎生長過程,讓孩子理解從根到芽的生命起點,以及植物如何自我養活。


孩子可以學到與植物生長相關的詞彙,例如 roots(根)、seedling(幼苗)、shoot(嫩芽)和 leaves(葉子)。此外,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nutrients(養分)、carbon dioxide(二氧化碳)和 oxygen(氧氣)等詞彙幫助孩子理解植物的基本生物過程。透過句子 “The root has tiny hairs on it. These take in water and nutrients from the soil” 學習描述植物如何吸收養分,並通過 “Sunlight,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turn into sugars and oxygen in the leaves” 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這些詞句為孩子建立科學與英文的雙重學習基礎。


超美的全頁場景!本頁除了介紹巴西堅果樹在熱帶雨林中的成長歷程,也詳細描繪了雨林的分層結構。左頁顯示巴西堅果樹已經成長至 50 歲,筆直的樹幹穿過灌木層(understory),樹冠(canopy)中棲息著五彩繽紛的金剛鸚鵡,而地面層(forest floor)則充滿了青蛙、昆蟲和美洲豹等生物。右頁強調了巴西堅果樹是雨林中的巨人,可以長到 50 公尺高,樹幹直徑超過 2 公尺。這幅圖讓孩子直觀了解熱帶雨林的結構層次和其中生物的棲息環境,並激發對大自然的好奇心。


孩子可以學到與熱帶雨林相關的詞彙,如 rainforest(雨林)、emergent layer(頂層)、canopy(樹冠層)、understory(灌木層)和 forest floor(地面層)。還能認識不同動物的名稱,如 macaw(金剛鸚鵡)、sloth(樹懶)、jaguar(美洲豹)。句子如 “Animals and birds feast on the fruit of the canopy trees” 幫助孩子學習動物覓食的行為描述。


畫面來到成年巴西堅果樹上的生命活動。展示了樹木枝葉間盛開的白色花朵,以及高高築巢的冠鵰(harpy eagle),牠們正在餵養幼鳥。冠鵰以猴子、樹懶和蜥蜴為食,強壯的腳爪成為捕獵的重要工具。孩子可以學習與動物和植物相關的詞彙,例如 harpy eagle(冠鵰)、talons(腳爪)、orchid(蘭花)和 pollen(花粉)。還能理解動物行為的詞彙如 perch(棲息)、feed(覓食)和 mate for life(終生伴侶)。


接著,開始介紹了巴西堅果樹花朵的構造與授粉過程。展示了一簇黃色、蠟質的花瓣,它們隱藏著甜美的花蜜,吸引雌性蘭花蜜蜂的到來。雌蜂較雄蜂大,並且力量足夠深入花朵內部,將腿上和毛茸茸身體上的花粉傳遞到柱頭上。並詳細描繪了蜜蜂如何用長舌深入花朵中心吮吸花蜜,同時被花粉覆蓋,進行授粉。孩子可以學習與植物授粉相關的詞彙,如 nectar(花蜜)、pollen(花粉)、stigma(柱頭)和 stamens(雄蕊)。還有與蜜蜂行為相關的詞彙,如 pollinate(授粉)、long tongue(長舌)和 lap up(吮吸)。


巴西堅果樹每顆果實內含有多顆巴西堅果,並介紹授粉成功的花需要 14 個月才能長成果實。圖中還描繪了熱帶雨林的動物,如藍色金剛鸚鵡和松鼠猴,展現了豐富的生態多樣性。右頁是一張地圖,標示了巴西堅果樹的主要分布地,包括巴西、秘魯和玻利維亞,並強調亞馬遜雨林的重要性。透過句子 “A large Brazil nut tree can produce over 300 fruits a year” 學習描述植物產量的方法,而 “Scattered around the Amazon, there are Brazil nut trees like me” 讓孩子理解如何用英文表達地理分布。


巴西堅果在每年12月至3月的雨季成熟,果實從高處掉落到地面,時速可達80公里,動物如刺豚鼠趕來收集這些果實,並埋藏一些堅果,為新樹的成長創造機會。另外,書中也展示了雨林中的人類採集者,他們戴著安全帽以避免掉落的果實傷害,並用籃子背負堅果。這幅圖讓孩子了解自然界中動物和人類如何共同利用植物資源,並理解雨林中採集活動的傳統與現代演變。


小手翻一翻操作頁,本書特別利用圖解形式,展示了巴西堅果樹的多重生態功能:它提供氧氣、成為動物的食物來源,並且為樹枝上的幼猴等動物提供棲息地。書中也描繪了採集者們在河邊整理巴西堅果的場景,他們使用工具將果殼打開,將堅果裝入大袋子,運送到營地進一步處理。孩子可以學習與自然保護和生態系統相關的詞彙,如 castañeros(採集者)、illegal loggers(非法伐木者)、oxygen(氧氣)和 seedlings(幼苗)等。


最後,全面展示了巴西堅果樹的生命週期和雨林的多樣性。從種子埋藏開始,經過幼苗、幼樹,直到成熟的大樹的過程,樹齡可超過 500 年。中間地圖標示了巴西堅果樹的分布範圍,包括巴西、秘魯和玻利維亞等國家,並強調了亞馬遜雨林的重要性。右側的 “Amazon I-Spy” 介紹了雨林中的代表性動植物,讓孩子能識別冠鵰、金剛鸚鵡、樹懶等物種,幫助孩子通過圖片配合單詞認識動植物名稱,激發學習興趣並增強生態知識與英文能力


3. 《小小的珊瑚 》(Coral) (2025年推出KIDsREAD點讀版)


《Tiny, Floating Coral 小小的珊瑚》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帶領孩子從一顆漂浮在海中的珊瑚幼體(planula)展開旅程,尋找適合定居的珊瑚礁,並一步步經歷變態(metamorphosis),蛻變為珊瑚蟲(polyp),長出觸手(tentacles)吸收養分,再透過分裂繁殖(budding)不斷複製自己,最終與其他珊瑚形成一座壯麗的珊瑚群落(coral colony)。這段故事不僅富含生物知識,也融合了如 “Here I am…”、“Now I can…”、“I am budding…” 等基礎句型與自然科學詞彙,讓孩子在閱讀中自然累積英文語感。


故事繼續隨著這顆小珊瑚的視角深入珊瑚礁的世界,牠加入一群被稱為「花椰菜珊瑚」的群體,一起努力成長,牠們不只從海水中捕捉微小的食物,體內還住著藻類(algae)這些能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微生物,提供牠們祕密的食物來源,形成互利共生的關係,孩子在閱讀中不僅能學到珊瑚如何生存,更能理解自然界中的合作機制;最後,書中展示了各種形狀與顏色繽紛的珊瑚種類,如扇形珊瑚、柱狀珊瑚、盤狀珊瑚等,畫面壯麗而富有教育性,並透過如 “We need food”, “Algae live inside us”, “We all have our own shape and colour” 等簡單句型,引導孩子在認識海洋生物的同時自然累積英語單字與句型。


故事隨著珊瑚的視角繼續展開,看見珊瑚礁就像一座水下森林,棲息著魚類、海龜、螃蟹、魟魚與鯊魚等各式海洋生物,牠們彼此依存、互相掠食,構成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當夜晚降臨,珊瑚張開觸手在黑暗中覓食,魚兒藏身在礁石間避開夜行獵食者,螢光與暗色調交織出神祕的夜間海底景象,書中透過不同種類的珊瑚特寫圖,如「鳥巢珊瑚」、「花瓶珊瑚」、「太陽珊瑚」等,讓孩子進一步學習觀察與分類;英語教學方面,頁面中句型如 “Look out for sharks!”, “At night, we reach out our tentacles”, “Our reef is home to many animals” 不但富含節奏感,也能自然帶出動詞片語、名詞複數與習慣用語


倒數幾頁中,《Tiny, Floating Coral小小的珊瑚》將視野拉到更宏觀的層次,介紹珊瑚礁如何經年累月形成小島,為海龜產卵提供安全的沙灘,說明這些島嶼由珊瑚遺骸與沙粒堆積而成,並由鳥類帶來種子、孕育植物;書中接著介紹了全球最大的珊瑚礁-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強調它龐大的規模甚至可從太空看見,是由近三千座獨立礁體與超過九百個島嶼組成的奇蹟。


接著,故事回到夜晚的海底,當月圓潮滿之時,珊瑚群體同步釋放生殖細胞進行繁殖,形成新生命-planula,再次展開生命循環。這一段不僅強化生態系與地理知識,也呈現自然界壯觀的繁殖行為;語言學習上,孩子可從 “The reef lives and grow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e are creating new life”, “It is so huge it can be seen from space” 等句型中學習形容詞用法、因果關係與時間觀念,並認識像是 cays, reef islands, spawn, gametes 等自然地理與生物名詞。


最後,展開的大型拉頁收錄了珊瑚生命周期、世界珊瑚分布地圖、代表性海洋生物與物種英文名稱,視覺與知識兼具。語言教學方面,這一段出現如 “Our reefs are in danger”, “We can help”, “With everyone’s help, my reef can survive”等句型,不但富含情緒,也能作為環境教育與英文情境句的實用範例;搭配圖像化的 lifecycle 動詞排序(settle, grow, bud, spawn)和名詞分類練習(crab, shark, coral polyp, algae),非常適合延伸跨科教學與STEAM學習任務。書中也呈現了科學家與潛水員積極復育與淨化環境的努力,例如移植珊瑚、控制海星數量、採集水樣等,並以溫暖的語句鼓勵孩子理解「每一個人都能幫忙守護海洋生態」


4. 《小小的蒲公英》(Seed) (2025年推出KIDsREAD點讀版)


《Tiny, Floating Seed 小小的種子》,以蒲公英的種子作為主角,透過簡潔清晰的語言與鮮明插圖,帶領孩子觀察植物的一生如何從一顆漂浮空中的種子展開旅程。種子隨風飄揚,有的掉落水中、有的被鳥吃掉,只有少數幸運地落在草地裡,找到適合發芽的位置。接著書中細膩描繪了種子如何從地底生根發芽,主根(taproot)突破外殼、向下延伸,葉子向上探出泥土,透過空氣、水與陽光成長。這段故事不僅讓孩子學會植物的生命循環,也潛移默化地認識了科學詞彙與因果關係,像是 drift, parachute, taproot, sunlight, grow, oxygen 等,句型如 “Here I am starting to grow.”、“They just need air, water and sunlight.” 節奏清楚、自然重複,適合朗讀與模仿。


從春天盛開的花朵開始,黃色花瓣如同小太陽般綻放,引來蜜蜂與其他昆蟲採蜜授粉,當夜幕低垂,花朵緊緊合起保護花粉,等待隔日的陽光再次綻放;接著,孩子們登場,用蒲公英花球當「時間鐘」許願、吹散種子,這些種子像降落傘般被風帶到遠方,有的甚至能飄行上百公里,落地後繼續生根發芽。這段故事不僅充滿自然知識,也融入生活情境與情感連結,是自然與人類互動的溫柔描寫。英文句型如 “Here are my flowers.”、“My flowers are closing up tight.”、“My fluffy pappi parachutes are amazing.” 都以第一人稱敘述展開,語感自然、節奏明快,讓孩子在閱讀中培養句型敏感度與英文表達力。全書透過點讀音效、生動插圖與清楚科學詞彙(如 floret, bract, nectar, pappi, parachute),將植物的生長、授粉、夜間反應與播種機制,完整呈現在孩子眼前


蒲公英進入了成熟與繁殖的階段,畫面來到盛夏的草地,一片花海中有兔子、蜜蜂、狐狸、燕子與鹿等動物穿梭覓食,書中用簡單語言說明「草地是一種許多動植物共享的棲地」,點出生態系中的食物鏈與共生關係;接著故事帶孩子觀察不同植物如何產生種子,有的依靠風、有的仰賴昆蟲授粉,蒲公英也在這過程中慢慢讓花苞閉合、形成種子;當花萼再次打開時,原本金黃的花已轉化成一顆顆銀白色的種子球,彷彿夜晚的滿月,即將展開新一輪的飛行與旅程。這一系列頁面巧妙融合了自然觀察與生命轉化的詩意描述,語言上結合了句型如 “Here I am making my seeds.”、“My golden-sun flower has changed into a fluffy, full moon.”、“A magical transformation has taken place.”,既具科學事實又富表達力,非常適合孩子做為英文句構與自然科學雙重練習。搭配點讀與插圖對照,能讓孩子理解植物授粉、閉合、結實、種子飛散的完整過程。


蒲公英的種子在孩子們的歡笑與許願聲中被吹向空中,被稱為“dandelion clocks”的花球象徵著希望與重生,而這些蓬鬆的降落傘(pappi parachutes)也在風的帶領下,飛往遠方,有的飄行數十公里,甚至超過一百公里。最後,畫面展現種子在世界各地著陸生根的場景 - 不論是花園、農田、石堆、船邊或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蒲公英都能找到立足點,展現頑強的生命力與適應力。這不僅是植物學的知識,更是一種象徵希望、勇氣與擴展的隱喻;英文教學上,本書巧妙運用 “They each make a wish”, “My fluffy pappi parachutes are amazing”, “Look at my seedlings!” 等句子,融合情感與自然描寫,孩子可從中學習現在進行式、感嘆句、以及因果關係句型,並認識像 seedling, habitat, blowball, dandelion clock, parachute, temperate zone 等主題詞彙。


《Tiny, Floating Seed 小小的種子》在最後三頁完整呈現蒲公英對自然與人類的價值,帶孩子重新認識這個看似平凡的野花。書中提到許多野外採集者(foragers)會摘取蒲公英的葉與花製作沙拉、花茶或健康飲品,而根部則可用來製作咖啡或草藥,是營養價值極高的全食植物;同時,蒲公英也提供花蜜與花粉給蜜蜂、蝴蝶、瓢蟲等授粉昆蟲,是維繫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書中以“I am a wildflower that brings colour to the spring.”為主題句,傳遞出蒲公英雖是雜草,卻是生態鏈的起點,連人類也從中受益。最後一頁展開拉頁,以世界地圖、蒲公英的生命週期圖解與草原動植物對照圖,結合英文生物詞彙如 seed head, forager, pollinator, habitat, snail, hawk, deer 等,打造出視覺與知識的總整理。英文教學面上,這一段讓孩子能自然學習說明性句型如 “You can eat every part of a dandelion.”、“Dandelions provide food for...” 與情感句 “They don’t think I’m a weed.”,並以圖像化分類訓練觀察力與詞彙記憶,是一部兼具跨領域素養、生命教育與英文力的優秀科普繪本完結篇。





Comments


​您可能也會喜歡:
© 2017-2024 每天都要一起玩STEAM x Play親子學習社群,歡迎來信授權,未經同意勿任意轉載,本站已與廉貞法律事務所合作,抄襲必究。
bottom of page